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设立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于1956年颁布,这是新中国“向科学进军”的动员令,当年华罗庚、吴文俊和钱学森3位科学家获此殊荣。及至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40项成果,它们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和信息等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在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等方面,均做出了重大的科学发现,为国家争光,为人民造福。
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向科学进军”到改革开放后的“科学的春天”,“国家自然科学奖”的颁授不仅在科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发挥了不同寻常的激励作用,同时在社会和公众中也宣传了科学家及其成果,并弘扬了科学精神。然而,在持续60余年的发展中,这些在金字塔尖上的自然科学重要成果与公众的认知还有很大的距离,尤其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其发展与时代的特点。因此,用艺术的方式,用视觉的形态,来展现这些成果的基本内容和核心精神,就成为科技普及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展现科学之美的重要契机。
为此,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与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合作组建“NUA-D & USTC-ASRC艺术与科学创研中心”的基础上,率先开展了用视觉的方式呈现40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件很难做的事情,需要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密切配合,也需要科学家和艺术家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更需要艺术家对于获奖成果中具体科学内容的认知,还需要科学家对艺术创作的宽容。显然,这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努力,是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带动艺术与科学的创作和研究,从而让视觉在艺术与科学的缠绕中呈现出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和审美。
1956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数函数论
1956工程控制论
1956示性类及示嵌类的研究
1982《中国科学技术史》
1982中国地质图类及亚洲地质图
1982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研究
1982反西格马负超子的发现
1982哥德巴赫猜想研究
1982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
1982配位场理论研究
1987东亚大气环流
1987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的研究
1987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
1987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及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
1987五次对称性及Ti-Ni准晶相的发现与研究
1987关于不相交STEINER三元系大集的研究
1987分子轨道图形理论方法及其应用
1987微分动力系统稳定性研究
1987蛋白质功能基团的修饰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
1987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
1987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综合研究
1989基于时序逻辑的软件工程环境的理论与设计
1989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体的发现
1993中国蕨类植物科属的系统排列和历史来源工程
1997哈密尔顿系统的辛几何算法
2002物理有机化学前沿领域两个重要方面-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的研究
2003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
2006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
2006金属配合物中多重键的反应性研究
2009《中国植物志》的编研
2013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
2014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
2015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
2016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的中微子振荡新模式
2017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
2017聚集诱导发光
2018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
2019高效手性螺环催化剂的发现
2020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
2020纳米限域催化